【文明家庭风采展示】 无需多言 却明白了一切——家风 “孝”——记金海湖镇洙水村王晓悦的家庭
家风是一个家族成员代代相传的精神风貌;家训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与文化底蕴, 家风、家训,感染着我们上一代,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也将会传承至下一代。
家风无关贫富,更无关文化,只关乎德行与品质!
王晓悦,今年35岁。工作中,她是有大爱的七彩阳光康复中心负责人。生活中,她是一名善良贤惠,任劳任怨的好儿媳、好孙媳。孝敬老人,孝敬公婆,教育孩子。是远亲近邻公认的好儿媳,好孙媳,好妈妈。
2010年,王晓悦嫁到金海湖镇洙水村。公公朴实厚道,婆婆温柔孝顺,姥姥,爷爷和蔼可亲,78岁的姥姥的身体还算硬朗,75岁的爷爷身体虽然比较弱。但一家6口在一起其乐融融和谐美满。2011年,爷爷的病情突然恶化,瘫在床上,大小便失禁,需要人照顾。由于婆婆公公有工作抽不开身,作为孙媳妇的王晓悦挺身而出,毅然肩负起照顾爷爷的生活责任。喂水喂饭、洗洗涮涮、擦身洗头、成了王晓悦每天的日常。爷爷不能动,王晓悦每天多次给爷爷翻身擦身,生怕爷爷身体生疮受罪,刮胡子,剪指甲,指甲硬硬的,每次都会听到嘎嘣嘎嘣的声音,剪下的指甲块飞溅起来,晓悦从来没有嫌弃爷爷。还经常逗爷爷笑着说:“火山迸发一样。”爷爷是个重男轻女的老人,每天看到孙子都会开心的合不拢嘴,但是对王晓悦,爷爷没有太多的语言和表情,可王晓悦却说“嫁给我的爱人,就要爱他所有的家人,就像婆婆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三年后,爷爷安详的离开了。而她爷爷离开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拉着王晓悦的手,含泪的笑着说“孙媳妇儿,比孙子好!”她的爷爷笑着走了,但“孝风”,却一直在王晓悦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里蔓延着。
王晓悦女儿给太姥姥倒水
王晓悦有两个可爱的宝贝,长子12岁,次女5岁。家庭也就成了四代同堂的7口之家。姥姥是一位烈士遗孤,经常给她们讲起太姥爷革命的故事。姥姥也像她太姥爷那样的坚强,严格要求自己。老人今年90岁,身体已大不如从前,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一天的上午,王晓悦的姥姥踩台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腰部骨折,不能行走。因为80多的高龄,并且身患多种疾病,医生已经不建议手术。看着一直那么坚强的姥姥,躺在床上表情狰狞疼痛,时不时“哎呦”的声音,王晓悦很是心疼。从医院回来后,老人需要休养。晓悦的姥姥有6个女儿都非常孝顺,大家商量着如何让老人的病情好转的事。王晓悦听到后很坚定地说“姥姥身体不适宜动来动去,不然就住在我的家里吧。家里有婆婆和我,况且我也有照顾老人的经验,大家想姥姥就来家里看!”几个女儿,也了解他们这个外甥媳妇儿的善良和孝顺,又看到王晓悦坚定的眼神,大家各自点头同意。王晓悦每天5点起床给姥姥做按摩,喂水喂饭喂药。下班回来,除了按摩就是教自己12岁的儿子喂饭喂水给太姥姥按摩身体,让儿子讲故事给太姥姥听。5岁的女儿也学会喂药给太姥姥,小丫头会把药放在太姥姥的嘴里,然后拿着带有吸管的水,并对太姥姥说“慢点喝,水别撒了。”而每天喂药的活,5岁的女儿每顿都会抢着做,甚至变成了“吃药小闹钟”每天提醒着王晓悦。
十几年来,王晓悦把工作家庭一肩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工作认真负责,坚守公益事业。王晓悦说“构建和谐家风是尤为重要的,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感受到家有温度有快乐,才能幸福的成长,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请首先自己要做怎么样的人。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将耳濡目染的家风牢记于心,并付诸行动,感染一代代。让我们重视家风,端正家风,涵养家风,共同创建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