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滨河街道金谷园社区:拾荒者转为垃圾值守员
滨河街道金谷园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常住人口3614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784人。在以前,小区里经常有几个老人到垃圾桶里拾捡硬纸板、塑料瓶等废品,不少居民颇有微词,却也无可奈何。
针对这一现象,社区工作人员绞尽脑汁,三天两头的入户对其做思想工作,他们表面上答应不再捡垃圾,背后还是继续偷偷的捡拾。经工作人员分析,这些拾荒老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业余生活不丰富,退休金少或没有退休金。
社区里经常开展各种讲座、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活动,每次开展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拉着这些老人参加。慢慢得,一有活动,群里发完通知,他们不用工作人员找,就主动报名参加。时间长了,老人们和工作人员越来越熟悉,谁家有困难,就会找居委会帮忙。在居委会的感动下,这些人渐渐地减少了捡垃圾的次数。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紧需卡口志愿者,居委会找到几个65岁以下的拾荒老人,鼓励她们报名卡口志愿者。唐大姐、耿大姐先后加入志愿者队伍,走上防控一线。站卡口、量体温、登记外来人员……,卡口值守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却马虎不得。每天早上7点,她们就手持测温枪站在卡口处,紧盯来访人员,严控进出小区的每一个人。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他们用行动,构筑了一道保护社区居民生命安全的屏障。
随着疫情常态化,社区的各项事务步入正轨,尤其是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包楼人员按照包楼逐一对这些拾荒老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对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培训。有的人能够正确分类,并坚持下来,有的人坚持几天,又开始乱投,并翻垃圾桶,捡拾废品。针对这些翻垃圾桶的老人,社区包楼人员反复入户对其做思想工作,一段时间下来,老人们分类越来越正确,坚持地越来越长久。社区开展桶前值守活动,唐大姐、耿大姐主动报名参加。在小区的垃圾桶旁,每天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她们每天不厌其烦地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分类方法,提醒居民破袋投放垃圾。在她们的带动下,其他拾荒老人也加入到桶前值守队伍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目前,金谷园社区已有三位拾荒老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他(她)们的身份变化,志愿者服务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在她们的带动下,小区居民的自觉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垃圾分类成效,每天都有着新变化,环境一天比一天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