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文旅局多措并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对我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做好文化遗产挖掘与研究
我区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84项,国家、市、区级文保单位37处,建有博物馆2座,红色主题教育馆3座。全区在册非遗项目资源903项,区级非遗项目56项,设有非遗展示场馆26个、传习所5个。
上宅陈列馆
丫髻山文化文物博物馆
红谷主题教育馆
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目前已编制完成《平谷区历史文化挖掘与利用相关研究》,对各个系列遗产的整体价值及其遗产点与整体的关联性作了进一步研究;配合基建对东老虎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打制石片、细石核、陶片等新石器遗物,其中石制品400余件。东老虎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该区域可能存在雪山一期文化因素或受雪山一期文化强烈影响,部分填补了后岗一期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缺环,为研究北京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与发展谱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加强长城遗址修缮与保护
按照国家文物局新出台的《长城维修工程施工规程》的相关要求,启动编制金海湖镇将军关27—28号敌台及长城段和熊儿寨77—78号敌台及长城段抢险加固方案;完成了镇罗营烽堠、将军关城垣及东侧170米长城段,以及84、85、86号敌台及84号敌台西侧边墙等三项长城抢险加固项目点招标工作;启动实施长城考古工作,已对接专业考古部门,拟对将军关城垣东侧111米长城段进行考古清理。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按照《上宅遗址保护规划》和《平谷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推出上宅文化IP形象吉祥物“朱小尚和侯小宅”并开展8期网上宣传推介。筹备开展第三届民间手工艺大展、新春年画展和清明非遗线上展,并邀请讲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为题的线上培训。以上活动共计吸引13000余人次。
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局将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厚植平谷文化底蕴,吸引广大市民共同关注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